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兰州网  >  教育  >  亲子乐园
家庭教育促进法出台后 还要走好哪几步棋
发布时间: 2021-11-16 15:26 稿源: 光明日报   编辑:柳杨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标志着家庭这个最小的社会组织的育人职能在我国得到了法律的认可与保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人的成长中,家庭教育是起点教育。一个国家要赢得未来,首先要赢在教育;而赢在教育,首先要打好基础。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的家庭教育水平与广大家庭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还不成比例,表现在:家庭教育未纳入教育管理体系;很多家长唯学校教育,将学业培训、追求学历视为教育目的;农村的家庭教育问题突出等等,期待立法后加以改进。

  青少年成长问题如何通过家庭教育解决

  改革开放后,给孩子适合的、优质的、个性的家庭教育要求越来越突出,教育矛盾已从传统的师生关系转向现代的家校关系。当前日益增多的家校冲突正是与长期以来注重学校教育轻视家庭教育、注重师生关系轻视亲子关系密切相关。尤其是一些青少年极端事件,多与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缺失有关。基层教育管理者反映,来自家长的棘手问题越来越多,忽视了家庭教育这个领域注定问题丛生。

  如果将家庭教育纳入教育管理体系,给予家长充分的专业指导,家庭教育将有更大的改变。在青岛市、潍坊市等地,教育局设置家庭教育处室,作用明显,值得借鉴。

  同时,我们还建议设立“家庭教育学科建设与指导委员会”。用以指导我国的家庭教育理论、生活教育、家校合作、家长学校等建设,以适应我国这个拥有数亿父辈、祖辈家长数量的教育需求,使家长教育纳入国家管理与指导体系中。

  我们建议建立家教指导机构的资格认证和举办者的审批制度。“双减”之后,大量原校外学科补习机构以指导家庭教育形式出现,一些体制外的所谓“独立补课教师”也可能以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名义给教育管理带来新问题,亟须未雨绸缪,防范未然。同时,支持规范化、科学化的家庭教育专业化培训与认证,为学校社会工作岗位提供支持。

  随迁、留守儿童教育如何通过家庭教育解决

  农村家庭教育是我国家庭教育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在全面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农村家庭教育的发展和优化是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一步。由于农村学龄儿童中留守儿童、随迁子女占较大比例,导致农村家庭教育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也是推行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重点和难点。当前农村家庭教育问题凸显:农村家长文化素质较低,不理解监督辅导孩子学习的重要性,家校合作意识淡薄,家庭学习环境普遍较差,农村孩子阅读素养整体偏低;教育方法不恰当,多选择以物质奖励或者打骂的手段教育孩子,大部分父母在交流过程中缺乏耐心,交流内容以说教为主,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较少关心孩子的心情和困难;家庭教育严重缺位,监护类型以祖辈监护和单亲监护为主。隔代抚养的家庭彼此存在代沟,管教方式上普遍放任和溺爱,在孩子辅导学习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力不从心,难以体察孩子的心理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要转变家长教育观念,提升家庭教育能力。建议鼓励高校或专门机构的专家参与家长培训,组织建立农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专业队伍,制定符合农村的教育标准。帮助农村家长重新建立对家庭教育的认知,建立正确的亲子关系,整体提升农村家长教育能力,帮助建立学习型家庭。

  第二,要构建“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区参与”的协同合作制度。学校、社区、政府在家庭教育中要协同发力。学校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除了通过家校合作开展教育工作之外,建议每学期对家长至少开展一次家庭教育培训;社区要建立农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络,一方面通过主题活动与培训从观念上提高当地居民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结合社区本土资源,为家庭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提供适合的场所和良好的环境。地方政府应结合实际情况下发协同合作指导文件,为当地家庭教育相关工作开展提供依据、支持和考核标准,构建具有地区特色的协同合作模式。

  第三,构建农村家庭教育监管评价制度。当地政府或基层组织要定期对所有农村家庭教育开展状况进行科学化、常态化的监测,成立督导组对各地区家庭教育落实工作进行督导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认定一批家庭教育工作先进区和示范区进行宣传推广,并作为地方政府实施教育综合奖补的依据,对于家庭教育缺失、失范行为则建立相应的干预制度。

  第四,制定针对农村家境困难儿童家庭教育的精准帮扶制度。通过政策设计降低父母双方留守儿童的增长趋势、构建流动儿童家庭教育追踪监测制度、加强单亲儿童家庭教育的培训指导等,使其履行好家庭教育职能。

  “双减”后家庭教育怎么做

  “双减”政策让我们的教育回归常态,走向科学化。家庭教育促进法的一个重要使命是教育家长,让家长做教育的明白人,拓展教育的新天地。家庭教育促进法出台后,作为家长,有哪些需要做好的?我们建议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培养孩子学好学校课程的意识和习惯。即吃好正餐,靠吃零食的孩子长不壮身体,靠课外补习提高成绩会有用但终究有限,使家庭成为孩子成长的生活化、个性化、特色化的“学校”,从亲子共读、共游、共练入手,达到共成长。

  第二,从知识补习转为特长培养。人类进入智能化时代,人类的工作从单位化走向平台化,创新性、独特性是未来一个人立足职场的首要品质,这就需要家长们要有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双减”政策让广大家庭真正重新反思教育的内涵,科学合理使用家庭教育投资。

  第三,提升体育、艺术教育的比重。身心素质、艺术素养对一个人的生活态度、职场素质、创新思维等品质培养作用无限,应成为家庭教育的重点领域。

  第四,注意家庭劳动教育。从食育入手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与生活能力。从清理以往顾及不上的家庭物品开始,教育孩子有序、科学地安排家庭生活环境。家校合作,使家务劳动有计划、有监督,培养手脑并用、自理、自立的孩子。

  第五,从家庭文化入手培养孩子爱家品质。将祖辈与自家的老物件、老照片、家书等进行搜集、归类、整理,设计家史编写规划,有条件的做成电子文档,让孩子了解家族史、奋斗史、苦难史,是特色化的家庭教育,它对密切家族成员关系和家族文化建设,有着独特的作用。

  第六,开展家庭理财教育。家长要给孩子在家中当“掌柜”的机会,让他支配日常开销,做出生活规划,从而学会理财、整合家庭资源。

  最后,为孩子社会交往提供空间与支持。未来是一个共享的时代,学会有效的人际交往,具有共情能力,是一个人获得幸福与财富必备的品质。家长应为孩子找到学校之外的精神家园,支持参加有益的社团组织,结交良朋,从人际交往中学会处世,找到人生价值,克服这方面的缺失。(作者:安晓敏,系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副教授;赵刚,系东北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

稿源:光明日报   编辑:柳杨春
-->